神國資源雜誌 52期:國度人才 文/潘華庭 神賜我們賺錢的能力,在財務分配與管理上是否有正確順序可遵循呢?箴言二十八章22節警告說:「人有惡眼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因此做股票、基金與房地產等投資前,不要想急速發財,先做好風險管理財務規劃非常重要。傳道書十一章2節提到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所以,與累積財富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守住神所賜的財富,給家人好的生活、實現生命夢想,行神要我們行的各樣善事。
所賺收入除了基本的十一奉獻之外,其餘該如何做安全財務規劃?可採取以下幾個步驟: 1、完整終身醫療保險規劃; 2、短中長期財務目標規劃; 3、終身長期看護規劃; 4、可用到生命最後一天的退休金規劃; 5、因執行業務風險所需要資產保全規劃; 6、合法安全地將財富傳給下一代的贈與規劃; 7、預留稅源的遺產稅務規劃。 8、國度財務奉獻規劃。 本期先從完整終身醫療規劃來與大家做分享。(本文所述以臺灣醫療及保險制度為主。) 神國資源雜誌50期:國度人才 文/潘華庭 ![]() 在《神國》雜誌第50期的拙文〈財務風險管理停、看、聽〉中提出,在了解需要長期財務規劃的原因與保險規劃的重要性之後,要透過正確的保單規劃來避免人生中不同階段的風險與滿足財務需求,因此接下來幾期,除了將對華人保險市場銷售方式、保險迷思等進行分析外,也會陸續解析各樣類型的保險商品,幫助您成為自己的保險與財務規劃師。 中國保險業起源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創立的仁和與濟和兩家保險公司,經辦火險和水險業務(所以中國最早是先有產險的)。臺灣最早成立的國人自營人壽保險業,首推1911年(民國元年,日據時代)7月成立於上海的華安合群保險公司;1961年起,臺灣的國民政府推動國家經建計劃時,鑒於社會經濟發展,對於保險已有迫切需要,乃開放民營保險公司;1986年起,陸續對美商開放臺灣保險市場。 然而,從1918年到2017年底,近一百年來,臺灣民眾對於保險知識與觀念仍然顯得薄弱與欠缺,再加上臺灣保險公司與保險從業人員大多仍以商品銷售與業績導向為目標,相較於歐美國家以風險管理、財務規劃並以客戶利益為出發點,形成強大的對比。 神國資源雜誌51期:國度人才 文、供圖/潘華庭 過去華人世界受到「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傳統思維影響,因而家家戶戶子孫滿堂,還有人情味濃郁的紅白包文化。每當家族成員有任何婚、喪、喜、慶,總不忘送上紅白包,彼此禮尚往來、相互幫助。這些傳統文化造成華人較缺乏理財與風險觀念。從小到大,學校沒有課教導理財,所有理財知識與觀念大多是來自於原生家庭,進入社會後透過各種管道,例如報章雜誌、理財講座、或自己花錢買經驗累積而得。
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因素對傳統文化造成很大衝擊,影響華人對長期理財規劃的認識與操作之不足,因此正確量身訂做的個人、家庭、家族財務規劃與風險控管成了當務之急。 這裡帶領讀者對理財規劃作一個停、看、聽的動作:停下來檢討甚麼因素導致現代家庭或個人理財這麼重要;看看保險理財的重要性及類別;聽聽一位理財規劃師的分析與建議。 |
類別
全部
封存檔
四月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