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百利國際財商教育諮詢顧問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 關於加百利
  • 講座及課程邀約
    • 大學職場軟實力課程
    • 財商系列課程
    • 其他綜合課程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過往講座回顧
    • 活動花絮
    • 學員課後心得
  • 諮詢服務
  • 聖經理財團隊
  • 培訓招募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

【個人理財系列】衝擊與省思聖經財務觀與華人文化

7/1/2017

評論

 
神國資源雜誌49期:國度人才
文、供圖/潘華庭
圖片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常見的華人傳統財務規劃習俗當我與客戶討論財務規劃與資產配置時,影響思考與決策的關鍵因素,常常是華人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例如:

一、期望能為子女買房置產
父母親常擔心現在景氣不好,子女賺錢不容易,如果可以為他們買房,必能減少子女的房貸負擔,也藉此展現對子女的疼愛。

二、成年子女與父母親同住,二代、三代同堂

無法送子女房產的父母,往往心疼孩子要獨自負擔房租、家務、三餐料理、接送幼齡子女、不容易存錢等……。當然,子女願意與父母同住,常被視為孝順父母,父母也因數代同堂被視為擁有好福氣。

三、錢財管理與分配不均,造成家族成員為了金錢打死不相往來

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造成長輩擁有不動產的比例偏高,這種現象導致進行贈與、繼承或財產分割時難度增加,難以公平處理。

四、財產傳子不傳女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在臺灣,依法兒女都有遺產繼承權,但重男輕女的文化在財產繼承或贈與時仍然特別鮮明。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此情況除了大都會區因少子化有所改善,在偏鄉地區的大家庭或大家族中,女兒因道德勸說而被迫拋棄繼承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根據財政部統計,臺灣擁有遺產者近七成是男性,拋棄遺產的繼承人中半數以上為女性,顯示遺產分配仍是傾向傳子不傳女。註
圖片
▲婚禮: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華人傳統財務習俗的影響
​
一、子女缺乏經濟獨立的能力與生命成長的機會

許多上班多年的人,無論單身或已婚,雖然有收入,仍不定期跟父母伸手要錢;與父母同住的人,也鮮少分擔家務或生活開銷。有時是因父母將子女視為長不大的孩子來監護,讓子女失去許多體驗人生的機會。

二、喪失承擔責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長期在父母的保護下,大小事都接受父母的安排,養成子女自私的性格與依賴的習慣,不但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丟給父母,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許多公司應徵新人面談時,索性邀請父母一起來。

三、習慣倚賴父母,不知感恩

近年來啃老族(不上班,靠父母的存款與退休金生活,或長期住在父母家靠父母供養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尤有甚者,因索要錢財不遂而對父母施暴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四、夫妻不同心,衍生婆媳相處與隔代教養的問題

婚後若與父母同住,常導致將自己身為丈夫、妻子、父親、母親的責任移轉到父母身上;優先以父母的意見為主,忽略配偶的意見、感受與需要。若有了孩子,更常在孩子的管教上出現意見分歧,久而久之,問題就像滾雪球般難以收拾,甚至發生子女婚姻受損與離異的情形。

五、讓子女失去鬥志,損失挑戰自己的機會

因為有父母的經濟支持或責任分擔,子女更注重生活享受:開比父母更好的車,旅遊、購物、吃大餐等,沒有接受挑戰的動力,也不為自己設定目標,非常可惜。然而大多數的上一輩多是省吃儉用。我常想,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與滿足,往往是辛苦付出、流汗流淚後所得的成果,這樣的成果才讓人一生受用、回味無窮,他們卻沒有這樣的享受。

六、父母親不清楚錢是誰的,一心想留給孩子

申命記八章17節說:「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大多父母,即使是基督徒,常誤以為財富是自己的能力掙來的,忘記得貨財的能力是來自上帝,錢的主人是神,因而不求問神錢要如何支配與使用,一心一意只想留給孩子。
​

神要我們學習的四個重要財務觀

創世記二章24節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若留心反覆思想,會驚覺這與我們華人傳統習俗文化背道而馳。在華人傳統文化中,不與父母同住常給人不孝的觀感;但聖經指出人要離開父母,這樣看來豈不是大逆不道嗎?若這樣做,父母情何以堪?難道子女成年,翅膀硬了就想飛走了?有時即使父母沒有說出口,卻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子女。但聖經中多達十處提到:當(要)孝敬父母。如:「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
圖片
▲夏娃被造,米開朗基羅壁畫。「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2)

圖源:Michelangelo, Creation of Eve, 1508-12
(Sistine Chapel, Vatican, Rome) https://spectatio.wordpress.com/2012/05/21/sistine-chapel-all-about-eve/那麼,離開父母與孝敬父母,兩者看似衝突的情況下,到底神要我們學習甚麼呢?以下容我從聖經財務觀的角度來分享四個重要觀念:

一、神要我們在經濟與財務上獨立自主

哈該書二章8節:「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離開父母,才是真正成長、成熟的開始。在我還是小孩的年代,記憶中,一個男生成為有肩膀的男人是從當兵開始。當兵,意味著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尤其不再倚賴父母經濟上的支持,學習計劃生活與未來,自己規劃並分配財務,當體認到金銀都來自於神,就能成為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好管家。即使尚未進入婚姻,也要在經濟與財務上獨立自主。

二、神要我們殷勤工作並承擔責任

箴言六章6-8節:「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神不只要我們工作,還要透過殷勤工作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聚歛糧食」就是要我們儲蓄與規劃;經文提到「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提示我們要學習在沒有任何催逼和要求的情形下,主動承擔責任並管理神所賜的財富。進入婚姻的人,則必須與配偶彼此委身。從凡事聽取父母的建議轉變為優先與配偶討論、共同承擔責任、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再事事倚賴父母,為自己的新家庭負完全的責任。(其實尚未進入婚姻者也應如此。)

三、神要父母學習放手

加拉太書四章1-2節:「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我常聽到許多父母親會對成年的子女說:「家裡不缺一雙碗筷。」意思是:工作太辛苦,若不想做就不要做了。因為心疼子女吃苦,結果使孩子養尊處優、不斷換工作、抱怨上司,甚至成為啃老族、月光族(每月薪水花光,沒有儲蓄),其中不乏主內肢體的子女。此處經文特別提到「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表示神要父母親從小就訓練孩子做事,跟訓練奴僕一樣;要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訓練他們。這讓我想到:有時甚至要易子而教,以免因自己心軟反妨礙了子女的學習與成長。等孩子長大成人,能獨立生活,就讓他們自立,讓他們撫養管教自己的子女,形成傳承的循環,也就是「直等到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

四、神要父母學習信靠,相信神的應許與供應
箴言十三章22節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雖然神允許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但也要透過許多管教與磨練,確定子女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接才遺留產業,因為聖經箴言二十章21節提醒父母:「起初速得的產業,終久卻不為福。」所以父母一味地想將財富給子女的同時,是否能更深思想:

1、神賜下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財富,是要我們奉獻更多在神國度的事工中,還是要我們留給子女?
2、神若賜給我們財富,豈不也會賜下足夠的恩典給我們的子女?
3、子女擁有我們遺留的產業,對子女真的是祝福嗎?也就是說,留屬世財產給兒女之前,應該先給兒女屬靈的財產,讓他們能敬畏神,依照聖經的原則來經營管理屬世的財產。

重整財富觀與親子關係

我有許多客戶(尤其是基督徒),在真正了解神要透過錢財來完成神在自己生命中的旨意後,重新調整對子女的管教與財富的支配,親子關係慢慢有了好的改變。例如:子女願意開始上班、幫忙承擔家務與家庭開支;明白金錢與財產是神給父母親的,是為了完成神的工作,未來不一定全是留給自己的等等。這些客戶因此除了對自己的生命有了責任與盼望外,更鼓勵子女自己追求神、親近神、經歷神。

親愛的朋友,雖然傳統文化可能使我們從小就受到世俗價值觀的影響,但因著我們敬畏神,就能有新的眼光。詩篇一一一篇10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求神幫助我們有智慧的來處理安排金錢與產業,神「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2)求神幫助我們教導子女忠心,尤其在金錢的使用上要尋求神的心意。「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願神賜福。

註:
參見www.pwc.tw/zh/news/media/media-20150315.html


編者建議延伸閱讀:
1. 溫英幹,「屬靈家庭中的金錢與婚姻關係」,《使者雜誌》,2015年7-8月號,網址www.ambassadorsmagazine.org/分類文章/婚姻家庭/屬靈家庭中的金錢與婚姻關係-溫英幹/?lang=hk。

2. 溫英幹,「防止親人財務衝突五問」,《真愛家庭雜誌》,2016年12月號,網址:www.familykeepers.org/magazine/Archive/FK092/p03.htm。

摘自「神國資源」報導文章
​http://www.shen-guo.org/impact-and-reflection.html​
評論
    圖片

    潘華庭 sandy pan

    加百利國際財富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臺灣安泰保險經紀人公司執行長,擁有國際理財規劃師、特許財務規劃師及心理諮詢師證照,並為中華波阿斯協會約書亞管理學院老師。
    ​熱愛生命,專心致力於國內外福音事工、偏鄉弱勢服事及脫貧計畫,並參與企業家成就國度企業與大使命、用生命影響生命之事工。

    圖片

    類別

    全部
    今周刊
    個人理財系列
    勞動部
    基督教今日報
    媒體專訪
    希望電視台
    張老師月刊
    生命探索
    留什麼給子孫
    神國資源雜誌
    聖經理財
    聖經理財基礎班
    財務規劃
    迦南國度
    醫療規劃
    長期照顧


    RSS 訂閱

    View my profile on LinkedIn

    封存檔

    三月 2022
    十月 2021
    二月 2020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十月 2017
    七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一月 2016
    九月 2016
    四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五月 2013
    九月 2009

圖片
電話:02-2501-0902          ​傳真:02-25040068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7號6樓之2

​Email : gabrielbible0830@gmail.com
稅務規劃/遺贈規劃/企業傳承/慈善規劃
聖經金錢觀/理財工作坊/成長課程

聯絡我們

圖片
圖片
Copyright by 迦南美地 網頁設計
  • 關於加百利
  • 講座及課程邀約
    • 大學職場軟實力課程
    • 財商系列課程
    • 其他綜合課程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過往講座回顧
    • 活動花絮
    • 學員課後心得
  • 諮詢服務
  • 聖經理財團隊
  • 培訓招募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