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百利國際財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
Search

一個人の富足理財

9/10/2009

評論

 
今周刊664期  聰明理財 2009-09-10
撰文/謝富旭、陳永錚
圖片
台灣30歲以上的單身男女高達425萬人,平均每3名30歲以上的成人,就有一位是未婚族或單親父母。單身族不僅得面對情感孤獨的煎熬,也得面對財務孤獨的挑戰。單身雖然自由自在,令人羨慕,但其中蘊藏的恐慌與焦慮,卻不足為外人道。在單身浪潮下,一個人過生活,不論理財或生涯規畫,都必須更縝密、更長遠。《今周刊》製作一個人的富足理財報導,看看有想法、有高度自覺的單身男女,如何克服孤獨,迎向財富自由。 
四十一歲的單身女郎潘華庭,總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既忙碌又充實。
不過,再怎麼充實的安排,難免會有孤獨的時候。她在瀏覽人數稀少的部落格寫下〈一個人的星期天〉心情雜記,不經意地讓寂寞露了餡……
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找不到伴可以一同出遊……可能我的朋友全都結婚了,假日是屬於家人的。今天一整天在家,突然很好奇,別人一整天在家都在做什麼?

我,七點起床

八點到九點半到教會做禮拜

九點半到十一點到圖書館借十本書、用餐

十一點到下午兩點 一邊看雜誌,一邊處於昏睡狀態

下午兩點至四點 整理家裡

下午四點至六點 很幸福喔!煮一壺真正的英國奶茶,烤兩片超好吃的吐司,配上奶油與花生醬

下午六點之後 上網收收信、寫些東西,等一下還可以去游泳……

回想起來,其實過得還算充實;幸福是自己給自己的,無論是一個人或有伴侶,一定要幸福
保險加房地產
潘華庭 退休要當快樂包租婆

孤獨,是單身者最害怕的怪獸。潘華庭選擇以正面態度去面對它。她不僅是孤兒福利協會的長期志工,每周也撥出二個時段,到少年輔育院擔任心理諮商老師。

台北空專畢業的潘華庭,畢業多年後,仍協助該校童軍團的創立。

潘華庭熱心地為許多家境清寒的社員出資買制服、繳活動費;甚至為了方便載社員到郊外辦活動,單身的她不惜砸下百萬元以上,買了一輛二三○○CC、與她的個頭和個人需求都不太搭調的福特Escape四輪驅動休旅車。

雖然,自由,是許多結婚或者有小孩的人最羨慕單身者的一項「特權」。潘華庭卻苦笑說,這是她奮鬥了將近二十年,搞到不惜與父母親冷戰,才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珍貴「戰果」!


曾為弟弟卡債問題所苦

原來,從台北空專畢業的潘華庭,一出社會即在貿易公司任職。她從一個月領數千元的小祕書,憑藉著外向活潑的個性以及高超的業務能力,一路被拔擢到業務主管。後來擺脫上班族角色,自行創業陸續開了二家女性服飾精品店,職場與創業之路走得春風得意。

然而,單身身分、沒有家累,成為被要求更多負擔家計責任與義務的理所當然「藉口」。潘華庭說,以她的收入,即使要負擔家裡兩老的生活開銷游刃有餘,她也甘之如飴。

問題是,家裡出了一名惡習難改的卡奴弟弟,父母愛子心切,三不五時就向她求助。「救很多次,救習慣了,他們不一定會感謝你,一旦一次沒救,人家就會很恨你!」「有一次我與母親逛街,我想牽她的手,她卻用力把我甩開,我從小就感覺到母親不喜歡我,很重男輕女!」潘華庭輕聲哀怨地說。

直到數年前,台灣雙卡問題,宛如許多被壓抑的火山爆發般浮上台面,引起政府與社會重視,逼迫銀行大開債務協商之門,潘華庭的大弟也走向債務協商,身上擔子大為減輕。她也決定效法擔任教職的已婚二弟,不再介入大弟的債務問題。

「對二弟以家累為藉口不願出手幫忙,我心裡總是有一些嘀咕,但現在想想,二弟這種態度才是正確的!」她如是說。

然而 ,單身竟「身不由己」的痛苦經驗,潘華庭體認到「自由」才是單身者最珍貴的資產。而且,一切形式的自由,都要建立在財務自由的基礎之上才有意義。

房地產投資是潘華庭建立單身者財務自由最主要的方式。除了在永和市擁有一間自住的房子,潘華庭把過去二十六年工作與做生意賺到的錢,大部分投資三間房子,全規畫成單人套房出租。

由於一直沒有遇到好姻緣,潘華庭也就保持單身至今,她說:「單身的我,沒有男人可以倚靠,在財務上也沒有人可以相互扶持,所以,安全感最重要!」

「自打定單身主意以來,我鮮少作股票或基金等高風險投資,因為那種起起落落讓我很沒安全感,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當包租婆,那樣最可靠,就好像領到終身俸一樣!」潘華庭說。


買房收租 期待晚年生活無虞

投資房地產這十幾年下來,潘華庭的經驗是,買台北縣主流房型(二至三房),隔成套房出租的投資報酬率最高,台北市遠不能及。而且台北縣房價穩定走高,房租不僅足以負擔房貸,還可享增值利益。

二年多前,潘華庭結束服飾精品店,轉入保險業,目前已成為宏利人壽台灣區最頂尖的超級業務員之一,收入頗豐的她近來已密切物色第四間供出租用的房子。

「我租房子一向包水電,以吸引更多的租屋者,讓我有更多挑好房客的空間!」「另外,這間房以如果租給男生,就清一色是男生;如果是租給女生,就清一色是女生,這樣對房客好,也易於管理。」她分享成功當包租婆的經驗說著。

潘華庭的理財目標是在退休時,每月有十萬元收入,現在完成度已經達七○%,未來房貸逐步還清之後,就可以達到完全的財富自由了。


投資南非幣 年報酬二五%  饒允武 保持危機意識面對單身

親愛的老姊:
小弟更新的資產明細的確很複雜,所以必須常常update
一定要讓您知道的 謝謝
Alex


定期寄資產明細表給姊姊是四十三歲的饒允武每個月的「例行公事」,早已抱定單身主義的他,甚至還與老父「交換心願書」彼此分享。

「我的『心願書』載明,如果我死後,就燒一燒,把骨灰撒向大海,反正我很清楚,沒兒沒女的我未來也不會有人幫我『捧斗』。」饒允武淡然地說。

饒允武指出,大部分單身者總是想著如何活在當下,拚命地賺錢、在工作中成就自己、即時享樂……,卻吝於花一點點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尤其是當自己沒有行為能力,甚至是死後的未來。「或許想這個問題容易令人感傷吧!」他沉思道。

單身 更須多想未來的事

或許很早就抱定單身主義的關係,饒允武並不忌諱思考並著手安排這些問題。「單身的人有沒有想過,當有一天你健康出問題,連走到銀行提款機或櫃台提錢都有困難時,那該怎麼辦?」「有沒有想過,當你死後,你的遺產被你很少來往,或者你根本就不喜歡的親戚繼承走,會不會很扼腕?」「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你出了意外,你的財產或存款有多少或放在哪裡竟沒有一個人知道,導致你的父母親沒有得到照顧怎麼辦?」

因此,饒允武鼓勵單身者應該勇敢面對這些問題,做好妥善安排。他認為預先寫好心願書及做好財產清單是最基本的,最好還能將財產信託,委由獨立公正的第三者遵照自己的意志安排用途。

饒允武曾經擔任過裕隆汽車集團旗下的行遍天下出版營銷處處長,也曾擔任一家出版社的副總編輯職位。善於投資理財的他,短短二年半就還清了四百多萬元房貸,而且單以投資的獲利,就讓他玩遍六十幾個國家,迄今每年仍保持二至三次的出國旅遊次數。

不僅是玩得精采,饒允武還熱中志工事業。數年前,他義務到越南窮鄉僻壤擔任教職,一做就長達三年。

今年初趁著轉換工作跑道機會,饒允武隨慈善團體到泰北,教當地國民黨殘部(就是柏楊筆下《異域》故事中的泰北國民黨孤軍)後代小孩中文與英文。其間因被紅火蟻囓咬而差點命喪當地。

照理講,黃金單身漢的饒允武,要找一位理想對象並不難。他坦言:「之所以會單身,主要是被嚇到的!」

饒允武的父親原本在國民黨執政兩蔣時期擔任高階公職,「是可以常常看到蔣經國的那一種官。」他形容說。

退休後,饒爸爸轉到中視任職,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但日子過得小康。然而,就在饒允武讀小學時,饒媽媽被倒會上百萬元,在當時快可以買兩間房子,饒爸爸大半輩子的積蓄瞬間付諸流水。

「爸爸雖沒苛責媽媽,她卻自責得不得了,感情後來漸漸出現問題,最後媽媽因肺癌抑鬱而終!」「這段充滿悲苦的兒時回憶,讓我對家庭、對婚姻充滿懷疑與恐懼!如果我有孩子,我會很害怕他也會遭遇到這種經歷。」他黯然地說。這也是他一直保持單身的原因。

父母親因理財不慎,讓一生的存款付諸流水,饒允武出社會後,就下定決心要把財理好。由於早期南非幣利率高達一○%,他深受吸引而開始投資;過去十幾年來,就專注操作南非幣而獲利數倍。他分享外幣操作心法指出:「用閒錢投資不一次壓滿,加上以時間換取空間,是我操作南非幣的兩大法則。」

看好南非發展 但只投入閒錢

南非幣的三個月定存利率高達五%,是台幣定存利率的六倍之多。饒允武說,這種定存利率水準就是以時間換取空間最好的投資機會。因為,縱使南非幣匯率波動劇烈,但只以閒錢投資的話,就可以耐著性子不賣,持續收取利息等到匯價升值到自己設定的目標區,再一次獲利了結,等待下一次低點的來臨。

這十幾年來,他只專心於南非幣操作,「十幾年下來,已經熟能生巧了,南非幣在什麼價格是低估?是高估?我心裡總是會浮現一把尺。」

去年金融風暴期間,南非幣兌新台幣一度驟貶逾五○%,從原本一元南非幣兌五元以上新台幣,狂跌至二.九九元。饒允武回憶說,那段時間他面對匯損不但不害怕,而且還見獵心喜,大膽砸數百萬元新台幣分批購入南非幣,如今不僅把原先的匯損全部回來,還倒賺一倍。

許多人會以過去金融風暴的歷史 ,質疑南非或許有一天也會步上後塵。對此,饒允武認為,南非原物料資源豐富,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黃金與鑽石生產國,原物料長期性的多頭走勢讓他對南非更具信心。加上南非二○一○年將主辦世界杯足球賽,令南非經濟更增想像空間。

他認為,以目前一元南非幣兌四.二元新台幣的價位,仍頗具長線投資價值。
抱持單身主義,饒允武透過南非幣投資,每年報酬率二五%,加上工作所得累積,對於未來的生活,他一點都不擔心。

相信專家 買房買保險
蘭萱 寄望北市好房換花蓮退休生活

我寫了這本書,因為,四十歲的鬧鈴響個不停

摘自 蘭萱《是的,我單身》一書自序

距蘭萱的第一本著作《是的,我單身》出版已經快三年了,她依然小姑獨處;但最大的不同是,隨著同住近二十年的小妹在三年前出嫁,蘭萱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單身獨居生活。

在小妹出嫁後,單身感益發強烈的蘭萱,比以前更積極地規畫未來生涯。

首先,她決定在台北市大安區買一戶近三十坪的中古房子,正式躋身有屋階級,且一次到位,進駐許多人夢想的台北市最精華地段。

蘭萱坦承,買房後房貸已經成為目前最大的財務壓力所在,生活不像以前一樣過得自在愜意。不過,承受適當的壓力,反而逼迫自己節制消費,在理財上也更有紀律。「都四十幾了,看來真的要單身到老,真的要好好為未來想一想了!」她如是說。

三年來,台北市大安區房價持續堅挺走高,已經讓蘭萱的房子增值不少;不過,蘭萱並沒有要靠這間房子發財的「雄心壯志」。她說:「我對房地產、股票、基金啦不是很懂,只期望在退休時,房子不要貶值;到時候,我就可以把台北的房子賣了搬到花蓮,手上同時還有一點老本!」

除了把買房當作強迫儲蓄手段,蘭萱也聽從保險經紀人建議,進行退休財務規畫。單身的她,除特別強化醫療健康險與看護險外,每個月還繳二萬元保費購買儲蓄險,一方面不僅可克服通膨導致資產縮水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成為她未來退休後,除了房地產外的另一個重要支柱。

蘭萱認為從容有自信的單身生活,必須建立心理和財務上的安全感;沒有安全感、充滿恐慌,那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單身者應學會了解、喜歡自己,然後再利用比別人更多的自由來充實自己,並相信自己,最後進入到規畫自己的階段。

財務自由是自信基礎

蘭萱說,這個社會總是會對熟齡單身者抱以異樣的眼光,在許多消費層面上,單身者甚至遭到歧視。

她舉例說,自己喜歡單獨旅行,有一次獨自到花蓮玩,向下榻的飯店詢問清水斷崖如何去,竟被懷疑有自殺念頭,飯店堅持派人陪她前往,真是哭笑不得。「面對這種不管善意或惡意的對單身者的另眼相看,是單身者必須做好的心理建設!」

日本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在其著作《一個人的老後》中說:「對單身者而言,孤獨是最重要的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然而,學會面對孤獨,甚至與孤獨交朋友,只是邁向幸福單身生活的一小步而已。

就算已經讓孤獨成為單身的最重要朋友,更不能忘了財富也是單身者最貼心的知己之一。

幸福的單身生活,就從良好的理財開始做起吧!


圖片
本文摘自  今周刊664期  聰明理財 2009-09-10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1/post/200909100001/一個人の富足理財
評論
    圖片

    潘華庭 sandy pan

    加百利國際財富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臺灣安泰保險經紀人公司執行長,擁有國際理財規劃師、特許財務規劃師及心理諮詢師證照,並為中華波阿斯協會約書亞管理學院老師。
    ​熱愛生命,專心致力於國內外福音事工、偏鄉弱勢服事及脫貧計畫,並參與企業家成就國度企業與大使命、用生命影響生命之事工。

    圖片

    類別

    全部
    今周刊
    個人理財系列
    勞動部
    媒體專訪
    希望電視台
    張老師月刊
    生命探索
    留什麼給子孫
    神國資源雜誌
    聖經理財
    財務規劃
    迦南國度
    醫療規劃
    長期照顧


    RSS 訂閱

    View my profile on LinkedIn

    封存檔

    二月 2020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十月 2017
    七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一月 2016
    九月 2016
    四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五月 2013
    九月 2009

圖片
電話:02-2501-0902          ​傳真:02-25040068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7號6樓之2
​Email : gabrielbible0830@gmail.com
稅務規劃/遺贈規劃/企業傳承/慈善規劃
聖經金錢觀/理財工作坊/成長課程

聯絡我們

圖片
圖片
Copyright by 迦南美地 網頁設計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