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百利國際財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
Search

【個人理財系列】衝擊與省思聖經財務觀與華人文化

7/1/2017

評論

 
神國資源雜誌49期:國度人才
文、供圖/潘華庭
圖片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

常見的華人傳統財務規劃習俗當我與客戶討論財務規劃與資產配置時,影響思考與決策的關鍵因素,常常是華人的傳統習俗與文化。例如:

一、期望能為子女買房置產
父母親常擔心現在景氣不好,子女賺錢不容易,如果可以為他們買房,必能減少子女的房貸負擔,也藉此展現對子女的疼愛。

二、成年子女與父母親同住,二代、三代同堂

無法送子女房產的父母,往往心疼孩子要獨自負擔房租、家務、三餐料理、接送幼齡子女、不容易存錢等……。當然,子女願意與父母同住,常被視為孝順父母,父母也因數代同堂被視為擁有好福氣。

三、錢財管理與分配不均,造成家族成員為了金錢打死不相往來

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造成長輩擁有不動產的比例偏高,這種現象導致進行贈與、繼承或財產分割時難度增加,難以公平處理。

四、財產傳子不傳女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在臺灣,依法兒女都有遺產繼承權,但重男輕女的文化在財產繼承或贈與時仍然特別鮮明。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此情況除了大都會區因少子化有所改善,在偏鄉地區的大家庭或大家族中,女兒因道德勸說而被迫拋棄繼承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根據財政部統計,臺灣擁有遺產者近七成是男性,拋棄遺產的繼承人中半數以上為女性,顯示遺產分配仍是傾向傳子不傳女。註
圖片
▲婚禮: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華人傳統財務習俗的影響
​
一、子女缺乏經濟獨立的能力與生命成長的機會

許多上班多年的人,無論單身或已婚,雖然有收入,仍不定期跟父母伸手要錢;與父母同住的人,也鮮少分擔家務或生活開銷。有時是因父母將子女視為長不大的孩子來監護,讓子女失去許多體驗人生的機會。

二、喪失承擔責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長期在父母的保護下,大小事都接受父母的安排,養成子女自私的性格與依賴的習慣,不但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丟給父母,也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許多公司應徵新人面談時,索性邀請父母一起來。

三、習慣倚賴父母,不知感恩

近年來啃老族(不上班,靠父母的存款與退休金生活,或長期住在父母家靠父母供養者)的比例逐年增加,尤有甚者,因索要錢財不遂而對父母施暴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四、夫妻不同心,衍生婆媳相處與隔代教養的問題

婚後若與父母同住,常導致將自己身為丈夫、妻子、父親、母親的責任移轉到父母身上;優先以父母的意見為主,忽略配偶的意見、感受與需要。若有了孩子,更常在孩子的管教上出現意見分歧,久而久之,問題就像滾雪球般難以收拾,甚至發生子女婚姻受損與離異的情形。

五、讓子女失去鬥志,損失挑戰自己的機會

因為有父母的經濟支持或責任分擔,子女更注重生活享受:開比父母更好的車,旅遊、購物、吃大餐等,沒有接受挑戰的動力,也不為自己設定目標,非常可惜。然而大多數的上一輩多是省吃儉用。我常想,生命中最大的快樂與滿足,往往是辛苦付出、流汗流淚後所得的成果,這樣的成果才讓人一生受用、回味無窮,他們卻沒有這樣的享受。

六、父母親不清楚錢是誰的,一心想留給孩子

申命記八章17節說:「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大多父母,即使是基督徒,常誤以為財富是自己的能力掙來的,忘記得貨財的能力是來自上帝,錢的主人是神,因而不求問神錢要如何支配與使用,一心一意只想留給孩子。
​

神要我們學習的四個重要財務觀

創世記二章24節提到:「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若留心反覆思想,會驚覺這與我們華人傳統習俗文化背道而馳。在華人傳統文化中,不與父母同住常給人不孝的觀感;但聖經指出人要離開父母,這樣看來豈不是大逆不道嗎?若這樣做,父母情何以堪?難道子女成年,翅膀硬了就想飛走了?有時即使父母沒有說出口,卻有一條無形的線牽引著子女。但聖經中多達十處提到:當(要)孝敬父母。如:「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20:12)
圖片
▲夏娃被造,米開朗基羅壁畫。「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2)

圖源:Michelangelo, Creation of Eve, 1508-12
(Sistine Chapel, Vatican, Rome) https://spectatio.wordpress.com/2012/05/21/sistine-chapel-all-about-eve/那麼,離開父母與孝敬父母,兩者看似衝突的情況下,到底神要我們學習甚麼呢?以下容我從聖經財務觀的角度來分享四個重要觀念:

一、神要我們在經濟與財務上獨立自主

哈該書二章8節:「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離開父母,才是真正成長、成熟的開始。在我還是小孩的年代,記憶中,一個男生成為有肩膀的男人是從當兵開始。當兵,意味著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獨自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尤其不再倚賴父母經濟上的支持,學習計劃生活與未來,自己規劃並分配財務,當體認到金銀都來自於神,就能成為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好管家。即使尚未進入婚姻,也要在經濟與財務上獨立自主。

二、神要我們殷勤工作並承擔責任

箴言六章6-8節:「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神不只要我們工作,還要透過殷勤工作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聚歛糧食」就是要我們儲蓄與規劃;經文提到「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提示我們要學習在沒有任何催逼和要求的情形下,主動承擔責任並管理神所賜的財富。進入婚姻的人,則必須與配偶彼此委身。從凡事聽取父母的建議轉變為優先與配偶討論、共同承擔責任、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再事事倚賴父母,為自己的新家庭負完全的責任。(其實尚未進入婚姻者也應如此。)

三、神要父母學習放手

加拉太書四章1-2節:「我說那承受產業的,雖然是全業的主人,但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乃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我常聽到許多父母親會對成年的子女說:「家裡不缺一雙碗筷。」意思是:工作太辛苦,若不想做就不要做了。因為心疼子女吃苦,結果使孩子養尊處優、不斷換工作、抱怨上司,甚至成為啃老族、月光族(每月薪水花光,沒有儲蓄),其中不乏主內肢體的子女。此處經文特別提到「為孩童的時候卻與奴僕毫無分別」,表示神要父母親從小就訓練孩子做事,跟訓練奴僕一樣;要在師傅和管家的手下訓練他們。這讓我想到:有時甚至要易子而教,以免因自己心軟反妨礙了子女的學習與成長。等孩子長大成人,能獨立生活,就讓他們自立,讓他們撫養管教自己的子女,形成傳承的循環,也就是「直等到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

四、神要父母學習信靠,相信神的應許與供應
箴言十三章22節說:「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罪人為義人積存資財。」雖然神允許善人給子孫遺留產業,但也要透過許多管教與磨練,確定子女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承接才遺留產業,因為聖經箴言二十章21節提醒父母:「起初速得的產業,終久卻不為福。」所以父母一味地想將財富給子女的同時,是否能更深思想:

1、神賜下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財富,是要我們奉獻更多在神國度的事工中,還是要我們留給子女?
2、神若賜給我們財富,豈不也會賜下足夠的恩典給我們的子女?
3、子女擁有我們遺留的產業,對子女真的是祝福嗎?也就是說,留屬世財產給兒女之前,應該先給兒女屬靈的財產,讓他們能敬畏神,依照聖經的原則來經營管理屬世的財產。

重整財富觀與親子關係

我有許多客戶(尤其是基督徒),在真正了解神要透過錢財來完成神在自己生命中的旨意後,重新調整對子女的管教與財富的支配,親子關係慢慢有了好的改變。例如:子女願意開始上班、幫忙承擔家務與家庭開支;明白金錢與財產是神給父母親的,是為了完成神的工作,未來不一定全是留給自己的等等。這些客戶因此除了對自己的生命有了責任與盼望外,更鼓勵子女自己追求神、親近神、經歷神。

親愛的朋友,雖然傳統文化可能使我們從小就受到世俗價值觀的影響,但因著我們敬畏神,就能有新的眼光。詩篇一一一篇10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聰明人。耶和華是永遠當讚美的!」求神幫助我們有智慧的來處理安排金錢與產業,神「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哥林多前書4:2)求神幫助我們教導子女忠心,尤其在金錢的使用上要尋求神的心意。「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願神賜福。

註:
參見www.pwc.tw/zh/news/media/media-20150315.html


編者建議延伸閱讀:
1. 溫英幹,「屬靈家庭中的金錢與婚姻關係」,《使者雜誌》,2015年7-8月號,網址www.ambassadorsmagazine.org/分類文章/婚姻家庭/屬靈家庭中的金錢與婚姻關係-溫英幹/?lang=hk。

2. 溫英幹,「防止親人財務衝突五問」,《真愛家庭雜誌》,2016年12月號,網址:www.familykeepers.org/magazine/Archive/FK092/p03.htm。

摘自「神國資源」報導文章
​http://www.shen-guo.org/impact-and-reflection.html​
評論

理財規劃初步——聖經金錢財務觀

4/1/2017

評論

 
神國資源雜誌48期:國度人才
文/潘華庭
圖片

​「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至高,為萬有之首。」(歷代志上29:11)


聖經中關於錢財的教導

金錢與財產對一般人來說是件隱私、神祕卻又微妙的事,所以古訓提到「財不露白」。有錢,怕親朋好友知道了來借;沒錢,又怕被人瞧不起。金錢與財產在許多家庭中鮮少提出來共同討論,因此我用「神秘」來形容。許多夫妻之間經常發生有趣的情況,就是一方如何消費和投資不讓對方知道,但彼此身邊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或子女不知道父母究竟有多少錢財,反而外人比較清楚,所以夠微妙吧!

既然神給了我們賺錢的能力,又給我們自由來處理錢財,那麼我們使用錢財的準則為何?神在意我們對錢財如何使用嗎?透過我們對錢財的管理可以呈現出甚麼價值觀嗎?錢財讓我們從中得到自由與快樂嗎?

感謝神,賜下寶貴的聖經給我們清楚的提醒、教導與方向。

神究竟如何看錢財?聖經談論錢財幾乎比其他任何話題都多。根據冠冕財務事工創辦人之一的戴浩華與同工統計,聖經共有超過2350處經文談論如何面對與處理錢財,佔聖經經節總數(約31,200節)的7.5%,遠超過其他教導。但絕大多數教會極少談論這話題,以為教會不能談錢,談錢不屬靈。

但在真實的信仰生活中,錢財問題已經嚴重到勢不可擋。例如:信用卡的過度使用引發卡債危機,全球化經濟使投資無國界而造成層出不窮的金融風暴,臺灣少子化與老人化的問題衍生出財政失衡,健保連年虧損與勞保議題成了不定時炸彈,夫妻間為錢吵架離婚似乎成了常態……等等。然而在聖經中,除了教導各種人生議題外,也有產業、投資、理財等的「使用說明書」。讓我們一起從兩處經文來初步體驗神的提醒與教導。
圖片

例一,不要只看見眼前利益


創世記十三章8-10節提到亞伯蘭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亞伯蘭疼愛姪兒羅得,所以讓羅得先選,「羅得舉目看見約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看來,他心裡只有自己而無至親。

「滋潤的」表明這地土肥沃、物產豐富,牛羊可以養得肥滋滋的!羅得看見的盡是財富,卻沒想到一步步往瑣珥去,走向滅亡。神藉此提醒,當面對工作、投資等決策或機會時,我們看重的是甚麼?忽略的是甚麼?在真實的世界中,人們往往只看見眼前的利益而失去更多,就如箴言所提醒的:「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14:12及16:25)

例二,善用錢財

創世記二十章14-16節提到亞比米勒把牛、羊、僕婢賜給亞伯拉罕,又把他的妻子撒拉歸還他。亞比米勒又說:「看哪,我的地都在你面前,你可以隨意居住;又對撒拉說:我給你哥哥一千銀子,作為你在閤家人面前遮羞的……。」

在此亞比米勒送了好多禮物給亞伯拉罕,這些禮物全是錢財,包括牛、羊、僕婢、隨意居住的地、還有一千兩銀子。亞伯拉罕沒有隨意揮霍這些錢財,而是愛神、敬畏神,忠心經營管理,神也賜下更大更多的產業,使他成為信心之父。

為何聖經充滿關於錢財的教導

神為何如此不厭其煩地在聖經中談論錢財?原因至少有三:

一、如何理財會影響我們與主的關係

路加福音十六章11節:「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1節:「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這些都教導我們要忠心管理錢財。

原來錢財的使用與忠心、良善、管理更多、享受主人的快樂有關。

所以我們必須省察自己:我是否忠心使用錢財?我值得被託付更多的錢財嗎?我對錢財的使用與分配是基於良善的心嗎?我值得被信任而管理更多嗎?最後,我是否被神邀請進去享受神的快樂?

原來,忠心、良善的面對錢財是可以享受神的快樂的!我快樂嗎?
圖片

▲無論神託付我們多少,都要作忠心的管家。
(圖片來源:freethinku.com/experience/can-best- steward-treasure/importance-stewarding-treasure/)

二、在我們的生活中錢財常與主爭首位
馬太福音六章24節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這實在是不容易,尤其在此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會為多賺一些錢而犧牲自身健康、家庭及跟神之間的關係。求神賜給我們鑒察自己的心,讓我們專心依靠神。

三、人一生的計劃大多圍繞著錢財的使用而決定

馬太福音六章21節:「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我們是否時常盤算著房子要買在哪裡?是否需要裝潢?花多少錢裝潢?孩子是否出國讀書?國內或國外旅遊?如何投資?哪個投資獲利最高?……這些都跟我們口袋裡有多少錢財有關。所以神特別關心我們的心思意念。

萬有都是神的,何況金錢

在聖經中可看到神要我們成為金錢的好管家,因此神要我們有智慧地處理錢財。我們知道金錢的主人是神嗎?「耶和華啊!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祢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祢的,國度也是祢的,並且祢為至高,為萬有之首。」(歷代志上29:11)這經文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天上地下全都是神的,包括我們所賺得金錢與財產。神要我們成為好管家做好管理,那麼除了十分之一的奉獻之外,其他的十分之九呢?弟兄姊妹們,您覺得神看重我們的十分之一?還是十分之九呢?

瑪拉基書三章8-10節提到:「人豈可奪取神之物呢?你們竟奪取我的供物。你們卻說:我們在何事上奪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們在當納的十分之一和當獻的供物上。因你們通國的人都奪取我的供物,咒詛就臨到你們身上。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因此,十分之一本來就是神的,應該獻上,神也看重我們如何去管理、支配、處理另外的十分之九。但在真實生活中,我們大多認為,十分之一給神了、奉獻出去了,剩下的十分之九是我自己的了,買東西、吃東西、聚餐、投資、做各種享受與分配,不再禱告求問神,因為覺得這是自己的錢可以隨意花費,忘了這十分之九也是神的,因此造成了許多人過度享樂、甚至隨意飲食造成身體不健康;月光族(沒有存款)越來越多,信用卡刷爆、甚至成為卡奴,債務協商、法扣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主內弟兄姊妹們。投資憑著自己的聰明與能力,以為賺錢的能力來自於自己,忘了這一切都是神的賞賜與恩典!

神深知道、了解、認識我們,所以在聖經中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所有一切都是神的,我們當成為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好管家來管裡神所賜的錢財。透過合神心意的財務規劃,我們可以達成下列目標:

一、完成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腓立比書三章12節:「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以得著我的。清楚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並竭力追求。」

二、榮神益人。

提摩太後書三章16-17節:「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圖片
▲聖殿裡的什一奉獻,Pierre Monier(1641-1703)。(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回應的思想與行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當清楚明白了神要透過我們成為錢財的好管家,來完成祂在我們身上榮神益人的旨意,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與思想來回應神豐盛的供應:

  1. 我有每天記帳的習慣嗎?從今天開始天天記帳。
  2. 我清楚明白自己使用金錢的價值觀嗎?從今天開始尋求。
  3. 神要我透過錢財的分配來完成祂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嗎?
  4. 我要如何透過財務管理與配置來榮神益人?

求神悅納您的付出、追求與擺上,成為神忠心、良善又有見識的好管家,並進來一起享受神所賜的快樂!

編者建議延伸閱讀:溫英幹,〈合神心意的理財與奉獻〉,《使者雜誌》2014年11-12月號。
摘自「神國資源」報導文章
http://www.shen-guo.org/biblical-money-view.html​
評論

完整的醫療規劃與長期安養照顧規劃

3/22/2017

評論

 
來源 : 勞動部 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2017/03/22
https://www.hea.com.tw/infoDetail.asp?id=198
文/潘華庭(國際理財規劃師暨心理諮詢師)
圖片

​在華人的世界裡,從小到大,沒有一堂課程教導我們如何理財、財務規劃、資產配置、風險管理、稅務規劃甚至到財富傳承,所以大多數人處理錢的觀念、態度與價值觀,大多來自於父母,因此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沒錢,是來自有因的!
​談到退休,不知您對退休的看法與理解為何?除非在退休前已做好萬全的規劃,啟動被動收入,否則大多數的退休朋友們的收入是中斷或減少的 (但被動收入若是投資公司的盈餘分配或股東收入,同時要留意經營績效與官司風險,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支出不斷這部份的風險更高,基本上年輕時如果生病了,有時撐一下自己有免疫力,或有許多開銷可能忍一下或省一下就過了,但退休後,生病不看醫生是不行的,體力變差、行動不再俐落,不知不覺中許多的開銷增加之外更是省不了的。

深入瞭解
評論

從職場小妹到執行長的故事

1/1/2017

評論

 
神國資源雜誌47期:生命探索
文、供圖/潘華庭
圖片

原生家庭與求學生涯

​不知為何,我從小就經常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是甚麼?尤其在極度重男輕女的傳統家庭中長大,更不明白這世界上為何要有我?自幼家裡開小型加工廠,每天要幫忙做家事、照顧弟弟、還有工廠大小事情。直到國中畢業,因為家境需要,便選擇就讀高職夜間部,白天工作賺錢,晚上讀書,一舉兩得。

一九八○年代正值臺灣經濟起飛,許多貿易公司需要小妹,我就從這個工作開始。每天提前三十分鐘到公司,掃地、拖地、倒垃圾、清潔所有同事的桌子和杯子、掃廁所、收信、發信件等,九點一到,瞬間成為每位同事的小妹,呼來喚去,甚麼事都要做,尤其跑銀行、郵局、中午訂便當、接聽電話、為客人倒茶水、為廁所保潔、甚至幫同事買麵包或做私事……。那時還沒有傳真機,收發電報要跑到電信局,真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

一個月下來薪水新臺幣三千元,那時覺得自己好有錢,除了生活所需,還可以繳學費、孝敬父母、存錢。更重要的是,偶而還可以趁星期六下課時間跟同學去士林夜市吃蚵仔煎,真是簡單的快樂與滿足!下午每天就趕去學校上課,晚上放學後完成作業才能睡覺,隔天起床又是忙碌的一天。

那時臺灣星期六還要上半天班,晚上照常上課,下午是學校社團時間!我選擇了女童軍社團,因為想透過學習、參與各種不同活動幫助人。從「菜菜」的一年級新生,二年級成為學姊和幹部,到三年級可以主導活動,便開始安排一些赴偏遠山區服務、陪伴輔導孤兒院孩子等,從中得到的快樂與滿足,是過去不曾享受過的。這讓我更深入思考生命的價值、意義,為甚麼我要活在這世界上?

深入瞭解
評論
<<上一步
轉送>>
    圖片

    潘華庭 sandy pan

    加百利國際財富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臺灣安泰保險經紀人公司執行長,擁有國際理財規劃師、特許財務規劃師及心理諮詢師證照,並為中華波阿斯協會約書亞管理學院老師。
    ​熱愛生命,專心致力於國內外福音事工、偏鄉弱勢服事及脫貧計畫,並參與企業家成就國度企業與大使命、用生命影響生命之事工。

    圖片

    類別

    全部
    今周刊
    個人理財系列
    勞動部
    媒體專訪
    希望電視台
    張老師月刊
    生命探索
    留什麼給子孫
    神國資源雜誌
    聖經理財
    財務規劃
    迦南國度
    醫療規劃
    長期照顧


    RSS 訂閱

    View my profile on LinkedIn

    封存檔

    二月 2020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十月 2017
    七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一月 2017
    十一月 2016
    九月 2016
    四月 2016
    十一月 2015
    十月 2015
    五月 2013
    九月 2009

圖片
電話:02-2501-0902          ​傳真:02-25040068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7號6樓之2
​Email : gabrielbible0830@gmail.com
稅務規劃/遺贈規劃/企業傳承/慈善規劃
聖經金錢觀/理財工作坊/成長課程

聯絡我們

圖片
圖片
Copyright by 迦南美地 網頁設計
  • 關於加百利
  • 諮詢服務
  • 講座資訊
    • 講座類型簡介
    • 最新講座
    • 過往講座介紹
    • 活動花絮
  • 聖經理財團隊
  • 創辦人專欄
  • 聯絡我們